一、現狀
(一)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得到較快發展截至2002年底,全國共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廠(場)651座,處理能力7688萬噸。其中填埋場528座,處理能力6896萬噸,分別占81.1%和89.7%;焚燒廠45個,處理能力275萬噸,分別占6.9%和3.6%;堆肥廠78個,處理能力517萬噸,分別占12%和6.7%。到2003年底,國債資金共安排垃圾處理項目359個,項目總投資245億元,國債累計投入80多億元,帶動了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的投入。由于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大幅度上升,加上歷史欠帳較多,仍不適應城市發展對垃圾處理的需要。2002年,全國660個建制市生活垃圾產生量1.36億噸,集中處理量7404萬噸,仍有6200萬噸未經處理,這些生活垃圾或被堆放在指定地點,或隨意堆放在河沿、池塘及城鄉結合部,垃圾"圍城"現象依然存在。此外,660個建制市以外的縣城、建制鎮年產生生活垃圾約3600萬噸,這些垃圾基本沒有得到處理。
(二)城市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提高,但無害化處理水平較低2002年,660個建制市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54.2%,比1990年的2%提高了52個百分點,但相當數量的垃圾處理場沒有達到環保要求,無害化處理率較低。根據2001年環??偩殖闃颖O測調查,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足20%,現有垃圾填埋場中27%沒有任何防滲措施;39%沒有滲濾液收集、處理設施,已對周圍地下水體、地表水體、土壤等造成嚴重污染。垃圾焚燒處理存在煙氣排放不達標、飛灰沒有按照危險廢物進行安全填埋處置等問題。垃圾堆肥產品用于農田,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提高部分農作物產量,但對土壤存在重金屬污染,農產品的安全、衛生等難以保證等問題。無害化處理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歷史原因,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建設的垃圾處理設施標準較低,達不到無害化的要求;二是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標準和污染控制標準制定滯后,現行的污染控制標準是2001年制(修)訂的,致使大部分垃圾處理設施要么沒有污染防治措施,要么難以達到無害化的要求;三是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垃圾無害化處理關鍵技術、設備和材料;四是資金投入不足,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短缺。
(三)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但技術裝備水平仍較落后通過研究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一些國際領先的工藝技術在垃圾填埋、焚燒、堆肥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填埋方面,填埋場沼氣發電和滲濾液的處理已有多個工程實例。焚燒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循環流化床焚燒爐得到較快發展,年焚燒垃圾已達180多萬噸;爐排爐焚燒垃圾技術已建成國產化示范項目。堆肥方面,國內已研究開發出10多種工藝技術,并在一些地區得到應用。但總體而言,垃圾處理技術裝備水平仍較低,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基本上是國外的。填埋方面,高性能防滲膜、壓實機,滲濾液處理技術和填埋場沼氣發電技術等仍以進口和引進國外技術為主。焚燒方面,爐排爐的爐排和液壓控制系統國內還沒有成熟、可*的技術和裝備,致使爐排爐焚燒垃圾的推廣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堆肥方面,工藝技術和裝備的自動化程度與國外亦有較大差距。處理方式主要以填埋為主,目前因垃圾填埋和堆放占用土地已達70多萬畝,焚燒發電等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低。